8月2日晚上乐红网,赵露思突然发微博控诉经纪公司银河酷娱。
控诉主要指向了生病违约赔钱、工作室运营权,以及解约等相关事宜。
这并不是赵露思第一次公开讨伐经纪公司。
早在年初赵露思病情暴发时,就已经爆料曾遭到公司老板的辱骂和殴打。
前些日子,赵露思的社交平台上不再出现“银河酷娱”相关字样,并且银河酷娱也没有发布赵露思的8月行程,网友们还以为是赵露思解约成功了。
谁也没想到,事情竟然是这个走向。
012016年,18岁的赵露思刚出道,就签约了银河酷娱。
近十年来,一直是与经纪公司深度捆绑的状态。
银河酷娱靠综艺起家,《火星情报局》《演技派》等节目曾风光一时。
但自2020年优酷撤资、阿里放弃收购后,公司进入困境。
此时正是赵露思爆红的节点,她凭借《传闻中的陈芊芊》吸引里巴巴影业投资,成为公司翻盘的关键。
因此,业内普遍认为,她是公司“起死回生”的核心动力。
一直以来,银河酷娱旗下除了赵露思之外,并没有其他能撬动大项目的头部艺人。
旗下多的是像刘特、漆培鑫、李九霖这种娱乐圈新人,影响力远不及赵露思。
公司从综艺转型艺人经纪,本来寄望捧多个艺人成为新星,但淡出资本视野后乐红网,只能把所希望堆在赵露思身上。
赵露思的走红,不仅为公司撑起了营业额,也让它在业内有了话语权。
正因为如此,赵露思想要解约,银河酷娱不可能轻易放手。
无论是赵露思想争取更多自主权,还是想走出独立路线,公司都必然会用合约、赔偿和资源卡死她。
此前银河酷娱口头上回应“没有解约”,实际态度却是一副“你不跑,我就不谈”的僵局。
02赵露思的成名路,看似幸运,实则充满被控制与不平等。
她曾公开讲述,自己在2019年试戏期间,因为没有拿下角色,被公司老板凌晨两点辱骂甚至殴打,理由是“胖”“不争气”。
那时的她合约未满,只能忍气吞声。
2024年底,她因病被送医抢救,身体与精神都濒临崩溃,却依旧要面对公司以“违约”为由划走巨额资金,还被剥夺工作室的运营权。
她还爆料称,205万已经被划走,后续还要继续赔款,团队成员大量流失,“八个月等不来一个结果”。
她甚至提到,公司曾以“可能被封杀”为威胁,让她停更动态,以免影响合作。
更早之前,赵露思还被强迫拍摄公司自制剧《一不小心捡到爱》,导演、编剧团队缺乏保障,对手演员都是公司内部小艺人,几乎没有考虑她的职业规划与口碑风险。
团队吃回扣、强迫她穿劣质服装营业、面对全网黑时拖延告黑流程,这些更让她彻底寒心。
在外界看来,这些控诉可能都是赵露思的一面之词。
但作为经纪公司乐红网,银河酷娱确实在赵露思最需要帮助的时候,没有出手相助。
此前赵露思“营销”抑郁症一事,可能是被逼急了,迫切想要通过舆论向公司施压,以求顺利解决。
但这一行为,实在不理智。
03
从情绪角度看,赵露思的控诉的确能够引发同情。
她讲述的工作室运营权被剥夺、病中还要赔钱,公司拒绝沟通等细节,看起来像是一个被榨干后的反扑。
但从现实层面看,这种在社交平台公开“撕破脸”的方式,真的能改变她如今的处境吗?
首先,合约未解、仍在约内是不可回避的硬约束。
银河酷娱的态度就是,合约期未满不可能轻易放人,解约就得赔钱,而赔多少钱、怎么赔,这正是双方僵持的核心。
其次,赵露思把事业停滞完全归因于公司,认为只要脱离银河酷娱,资源自然会向她靠拢。
但她忽略了当下娱乐圈的现实逻辑:她已经是“风险艺人”了。
自2024年底抑郁症事件爆出、其后又因“营销病情”“公益综艺翻车”而被批评“何不食肉糜”,赵露思的路人缘和行业信任度迅速崩塌。
网络上还传言她遭遇“软封杀”,虽未明文限制出镜,但资源已大幅收紧。
这从她近几个月的状态可以窥见一斑:
7月行程几乎全是商务拍摄,被网友群嘲“糊咖营业”。
8月不再发布行程图,可能不是藏着掖着,而是实在没什么可排的内容。
她曾主动联系圈内好友为待播剧《许我耀眼》预热,但反响冷淡。
现实赤裸,才是她焦虑的根源。
眼看形势下滑,却又无法摆脱合约的羁绊,只能赌上最后一张牌。
试图引爆舆论,逼迫对方让步。
但娱乐圈是典型的“项目制”生态,资本最怕不确定性。
今天撕公司,明天会不会撕剧组?
在社交平台上“战斗力拉满”,在业内反而容易被贴上“高风险艺人”标签。
赵露思当然有发声的权利,有讲述苦难的自由,但这并不意味着,她能自动获得解约,也不意味着新的资源就会立刻向她敞开怀抱。
在这个行业里,真话不是加分项,不稳定才是原罪。
她急了,赌了一把。
但能不能翻盘,还得看资本、看市场、看她自己是否真正做好了职业形象重塑的准备。
来源:深城记乐红网
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